科技日报:距海面91米!世界最高全飘浮伶仃洋大桥成功合龙-凯发ag

您所在的位置: 凯发ag -  新闻媒体聚焦

科技日报:距海面91米!世界最高全飘浮伶仃洋大桥成功合龙

发布时间:2023-04-28来源:中交二航
【字体:】 分享:

1.jpg

2.jpg

4月28日,科技日报记者从广东省交通集团获悉,国家重点工程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合龙,标志着项目桥梁工程实现全线合龙,距离项目建成通车更进一步。

深中通道连接珠江口东岸的深圳和西岸的中山市,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枢纽工程,全长约24公里,是集“桥、岛、隧、水下互通”于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,行车时速100公里,采用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。

深中通道跨海段长22.39公里,其中伶仃洋大桥是深中通道关键控制性工程之一,全长2826米,为主跨1666米的三跨全漂浮体系钢箱梁悬索桥,创三项世界之最: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悬索桥;大桥桥面高达91米,是世界最高桥面海中大桥;大桥锚碇重达170万吨,是世界最大海中锚碇。

伶仃洋大桥于2018年9月开工,建设过程中有多项创新。

伶仃洋大桥上部结构主梁由213片钢箱梁组合而成。钢箱梁全宽49.7米,单节最大起吊重量约400吨,全桥钢箱梁总重约5.66万吨,相当于北京鸟巢用钢量的1.2倍。

“钢箱梁节段具有超宽超大特点,结构形式复杂,组装精度高,”中交二航局深中通道项目副经理张平介绍,“每一次吊梁都是海陆空的联合作战,最难的地方就是梁体的平衡性问题。项目团队研发建造850吨级智能化缆载吊机,解决了大吨位、大跨度悬索桥箱梁节段吊装同步稳定性差、起重能力和起升速度无法保证的难题。”

悬索桥架梁,受力需依托大桥主缆作为支撑。要将数百吨的钢箱梁架在两边的缆索上,精准、平稳及保证受力安全均是重中之重。

在钢箱梁吊装过程中,项目采用了中交二航局自主研发的分布式计算机网络控制系统,将850吨缆载吊机实现智能化。“根据设备各处传感器和摄像头采集到的信号,控制集群千斤顶,让吊装每一步都在掌控之中。同时该吊机内置的倾角仪能智能感应并计算吊装梁段上下游高差,一旦高差超过30公分将自动报警并发送辅助修正数据,反馈到技术管理人员手机端,方便对吊装过程时刻监控、调整。”张平说,这些智能手段保证了钢箱梁的精准吊装。

伶仃洋大桥处在珠江口台风频发区,抗风是个极大的世界性难题。深中通道团队联合多家单位攻关,研发了新型组合气动控制技术。优化了整体式钢箱梁构型,在钢箱梁上部加设了中央稳定板,同时采用全箱断面的设计,使大桥基本上避免出现涡振现象。此外,深中通道设计团队通过采取几项措施,使整体钢箱梁的颤振临界风速达到88米/秒(史上最高17级台风风速为56.1-61.2米/秒),能够经受任何强风的攻击。

主缆被称为悬索桥的“生命线”,连接伶仃洋大桥东西两边的主塔和锚碇。大桥单根主缆由199根索股组成,每根索股由127丝、直径6毫米的中国自主研发的2060兆帕镀锌铝钢丝组成,为目前世界最高强度悬索桥主缆钢丝。成桥阶段每根主缆最大缆力超10万吨,相当于能同时承受3艘中型航母的重量。

“在主缆架设过程中,项目部采用了超长索股无人跟随架设技术,对索股远程监控,节约了人力又降低了风险。针对架设后的测量问题,项目自主研发智能标靶等设备,对施工关键数据实时传输,显著提升大跨径悬索桥主缆架设自动化、信息化水平。”中交二航局深中通道项目副总工程师蒋明鹏说。

深中通道是港珠澳大桥、南沙大桥之后,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构筑的又一重要交通大动脉,建成后将有力推进珠三角经济、交通一体化及转型升级,成为联系珠江口东西两岸的直联通道,届时从深圳到中山车程将由原来的2小时缩减至20分钟。(来源:科技日报)
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