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二航铁人”的故事-凯发ag

您所在的位置: 凯发ag -  新闻渝航之声稿件

“二航铁人”的故事

发布时间:2021-11-14来源:中交二航
【字体:】 分享:

张政 陈嘉伦  

一位头戴安全帽,身着工作服,两鬓斑白但精神矍铄的老人,拿着图纸,时而思索,时而用笔勾画。他身后,伶仃洋大桥日渐成型。他就是武汉市劳动模范、湖北省劳动模范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——沈体仁。1941年出生,1960年参加工作,1980年加入二航局,2001年退休……在为二航建桥事业奋斗的大半辈子里,沈体仁收获了一个比劳动模范更被人熟知的称号——“二航铁人”。

2000年3月,中国首座外海施工桥梁——温州洞头跨海大桥建设正酣时,在一次吊拖40吨浮吊抢险中,沈体仁意外受伤导致腿骨断裂。可当时已近60岁的他,仅经半月治疗就回到工地,杵着拐杖坚持工作,“二航铁人”随之叫响。

“铁人”,有着铁一般的意志

1980年,沈体仁以轮机长身份调入二航局二公司船队。1985年,二航局投身到市场经济大潮中。原本施工等计划的船队,开始到处接活“自谋生路”。在珞璜码头建设过程中,为给船队创收,在没有雇佣任何零工的情况下,沈体仁带领几名船员亲自下料、搅拌、打混凝土。整整十天十夜,肩拉手扛,用拖车拖、用麻袋背,身上被麻绳捆出了血印,沈体仁和同事们没有一个人叫苦。忆起那段艰辛的岁月,沈体仁说,“和现在年轻人想法不同,大家觉得干活既锻炼了身体又有了收入,何乐而不为?”他在船队的头几年,就揭掉了船队在渝20多年的亏损,再过了两年,船队直接成为企业最大的利润户。

“铁人”,有着铁一般的担当

1991年,交通部第一座大桥——黄石长江大桥开建,二航局成为第一家“吃螃蟹”的企业。此时的沈体仁已在船队“服役”十二年。干过三峡前期工程、九龙坡发电厂水头工程等近20个水工项目,拥有丰富水工经验的沈体仁成了船机处负责人。干设备的不碰具体施工,这在当时是不成文的规定,但是黄石大桥4号墩10号桩断桩事件,成了他正式进入桥梁施工的“序章”。

回忆起当时的情形,沈体仁依然神情坚定。他说:“那是二航局第一次做桥,断掉的桩拔起来,把钢筋笼拧得像麻花一样,一个月过去了,谁也没办法。我跑了二十几年船,对水下比谁都熟,没人敢处理,我就把活儿接过来了。” 

这一接不得了,从桩基到承台到墩身,原本滞后2个月的工期,竟被他赶了回来,甚至比其他墩身超前了一天。从那时起,沈体仁就养成了盯在现场、泡在现场的习惯。在他的协调与督促下,现场一天能干三天的活,不管是施工缝,还是隐蔽工程,他负责的地方不能有一点纸屑、烟头,保证绝对的完美。在那个年代,这种高标准震惊了监理和业主,在很多环节现场监理直接给出了“免检证书”。

“铁人”,有着铁一般的使命

2001年,沈体仁光荣退休,但他并没有回家含饴弄孙,而是接受二航局的聘请,成为技术顾问。

2019年4月25日,“沈体仁创新工作室”在深中通道项目成立。他说:“我已经跑不动现场了,但好在还有经验,能为年轻人出出招,也是一大幸事。”于是在沈体仁堆满手绘图纸的办公室里,经常看到他与年轻桥梁工程师们讨论的情景。家有一老,如有一宝,项目部的年轻人也为身边有这样一位“百科全书”而感到庆幸。深中通道施工难度大,许多年轻工程师在明确方案后,都会问一下沈体仁,这样的做法是否是最优的。而沈体仁就如天龙八部里的“扫地僧”,分析判断,筹谋划策,让大家漂浮不定的心更加自信。

据统计,沈体仁职业生涯参与建设的桥梁达到20余座。几十年执着初心,醉心建桥,融情于桥。为将毕生经验与积累传承下去,如今他正在付诸心血,倾尽所能,以铁人般的精神意志,绽放着璀璨的人生光华!
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