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部隧道里的交响曲-凯发ag

您所在的位置: 凯发ag -  新闻渝航之声稿件

西部隧道里的交响曲

发布时间:2020-04-03来源:中交二航
【字体:】 分享:

这里依旧是熟悉的荒原,凛冽的风息撕扯着脸庞,干沙的空气侵蚀着呼吸,砭人肌骨的寒气往衣缝里乱钻。

“欢迎亲人们回新疆!”一声慷慨洪亮的话语,是建设者们最真挚的问候。

疫情之下,再次踏足至此,投身复工复产。虽面戴口罩,但久别重逢的眼神,丝毫不影响众人一如既往的亲热。行李搬运,体温检测,消毒进场,冬休留守的兄弟姐妹为我们忙上忙下,一切都是那样地井然有序。

我想正是这股凝聚的力量,让一切艰难困苦顿时烟消云散。新疆乌尉公路依若项目的建设者们——我们回家啦!

高海拔无人区,是我们项目对外的一张“名片”。我叫李道悦,是一名测量员。遥望苍茫大地,感受远山的风,在这重新起航的时刻,我的思绪不禁越过那一道道山峰,一片片戈壁。

去年冬天,这里还是一片冰天雪地,临近冬休之际,测量队刘队长未雨绸缪,提前开展施工控制网复测工作,为来年复工的硬仗做好准备。由于一工段二工段相隔甚远,绕山而行的几十公里水准测量,期间不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人力,更会增加测量误差,影响工程精度质量。

此时此刻,中铁的铁路隧道(与二航局承建的巴什考贡特大桥相邻)已然打通,水准测量若是走这个长隧道,只需几公里路程,既节约成本又能提高测量精度。最终在各方协调下,我们决定这样做。

从夜色中逐渐苏醒的黎明,悄然而至。放眼望去,尽是连绵的戈壁,依旧冷冷清清,呼出一口气,便瞬间凝出一道白雾。刚到隧道口,洞内如颠似狂呼啸着一股股穿堂风,把寒冷送进了骨髓,夹杂着少许沙土扑面而来,两只耳朵和鼻尖在风沙中似乎被细针乱刺。

或许早已习以为常,众人浑身充满旺盛的精力,立尺的立尺,打电筒的打电筒,读数的读数。“后—前—前—后”,既要多测回观测,又要满足测量限差。心领神会的默契,不愧为专业测量员。当我们往洞里推进几百米后,仿佛掉进了冰窟窿,上排和下排的牙齿开始磕磕作响,没有一刻的宁静。立尺的双手,尽管戴着手套,却依旧冻得没有知觉,僵硬得丢失了血色。

“咔嚓咔嚓咔嚓,呜—呜—呜—”只见中铁架梁的火车开了过来!远处闪烁着炯炯的灯光,地面也逐渐抖动起来,隆隆的声音越来越大。虽然大家进洞前早有准备,但真当火车驶来,还是会心弦紧绷,手里捏着一把汗。“测完这一站就撤!”勇哥亮着嗓门喊道。于是大家动作拉满,精准测完这一站,抓上手头的东西,拔起腿嗖地一声跑到距离最近的躲车洞。

驶来的火车,速度相对较慢,漆黑的隧道里,焰火般的光束,喷涌而出,熠熠耀眼。车头沉重喘息的机械声,喇叭咆哮着警示的轰鸣声,车轮与铁轨摩擦传来轧轧的碾压声,汇成一片,灌满隧道。这一系列的声响和光照,将火车驾驶员的职业素养体现得淋漓尽致,无时不在向我们传递着警示的善意。

躲过火车,测量继续,特有的手势和速度,一如既往的灵巧与利索。电子水准仪在凯哥手里就像乐队指挥的指挥棒,尺垫就是我们的架子鼓,铟钢尺就是我们的小提琴,手电筒的光亮就是我们的舞台。凛冽的风息,干沙的空气,刺骨的寒冷,在此起彼伏的交响乐中甘做陪衬。如此情状,测量是那样地富有表现力,深深地让人如痴如醉、勇往直前……

在光与声交织混合的隧道内,我油然生出一种自豪感与使命感:测量员也有自己的快乐,测量员也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一份子!

再看这些从遥远故乡返岗的工友们,我想起“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”的豪迈激昂。他们,和这些测量员一样,都在默默奉献着生命的光华。怀揣时代担当,我们必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,夺取复工复产新胜利!(李道悦)

网站地图